《瑜迦毗婆参解》

 傅山
《瑜迦师地论》:二十八卷“声闻”第十三:“因缘相者,谓三摩地。资粮积集,随明教导,与修俱行。猛利乐欲,于吋厌法,深生厌患,能审遍知。乱与不乱,他不当触。或人所作,或非人作,或音声作,或功用作。 若毗钵舍那而为上首,内略其心,极猛盛观, 后因缘相。若奢摩地而为上首,发起观盛,极猛盛止,复因缘相。”“外道难系亲子能远见末泥河侧,猕猴而不能近见,以饭覆臛。变一为多,变多为一,持健驮梨咒者,亦能如是。记说他心恩念差别,持刹尼迦咒者,亦能如是。”《毗婆沙论》一百三卷。
“佛,身中无学法。法,独觉身、三无漏根等学无学法。僧,声闻身中学无学法。”《毗婆》百三。但剃却狗它,戴了瓢帽,便云在三宝门中,真不知耻。髡.奴且看此“僧”下,谓声闻身中学无学法,僧也未易称矣。本性念生智。初生时胜如世跋罗等,中年时胜尊者护国等,老年时胜庵婆瑟搋等。
《毗婆沙论》一百四卷“预流一来,见苦所断,至于起染,爱作乐浄想”一段,前后回复,极知苦之一谛,即第一无明行。“于理即断,于境未断,容有现前”分明说衣带下事,而道学者一但切涵胡看去,那得不颟顸自误?《瑜迦》《毗婆》大义皆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