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衡方碑》,颜真卿、伊秉绶等受它的影响都非常明显

 

《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府君之碑》,建立于建宁元年(168),碑石原在山东汶上县,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汶水泛决,碑陷,后邑人重立,现已移到泰安县岱庙保存。碑文很长,与《曹全碑》、《华山庙碑》并称为东汉三大长碑。

此碑碑文书法端正,用笔大都以圆笔为主,转折处却是方正的折角,笔画粗壮古拙,收笔时运用失重顿的笔法,这与它方整的字形结构正好相互配合;字的间架结构特别雄稳厚重,字字如同千斤重的磐石,布局上显得丰满茂密。另外,此碑的隶书碑额也很有特色,用笔圆浑,结体方正,力求疏密有致。翁方纲说:“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两汉金石记》)杨守敬《平碑记》也说:“此碑古健丰腴,北齐人书多从此出,当不在《华山碑》之下。”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隶书即源于此。《衡方碑》作为汉隶中雄浑厚重这一类风格的代表,对后世书法家的影响很大,唐人颜真卿、清人伊秉绶等受它的影响都非常明显。

东汉《衡方碑》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