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燕然山铭卷》,以米芾笔意所书

 

董其昌《燕然山铭卷》,纸本,行书,26.6×261.1cm,上海博物馆藏。此卷绫本为董氏晚年以米芾笔意所书,较一般的学米之作更加沉厚,墨色清润,肌理亦显生涩稳重。

自北宋米芾之后,书家对于临古的“形似” 更加重视。到了南宋时期,书论家姜夔主张以详谨逼真为主的临古观。他的思想对元代有着深远 的影响,元代集大成者赵孟俯就是其思想的身体力行者。赵氏对姜夔的书论极为推崇,并数次临 写《续书谱》,其临作与原作极为接近,不但书迹相似,形款亦与原作接近。赵氏临古在“形似 ”方面确实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明代何良俊曾言:“自右军之后,兼形似神韵而得之者,惟赵子昂一个而已。”

赵氏不但对整个元代有着重要影响力,而且明代中前期的书坛亦不能摆脱赵氏的影响,包括祝允明、王世贞等人,对于临古的态度在“形似”层面上都相当执着。直到晚明, 这种临古观由于董其昌的出现而有所改变。

在董其昌临古作品中可以读到,他完全打破了原帖的书体限制、内容限制,有些甚至是移花接木,面目全非。董其昌的临古手法比之米芾更加大胆具有创新性,它是这样一个现象:一个临摹者对头脑当中既有的书法意象,采取了多种手段的改变,在改变中虽然保留了一些原作的基本特点,然而却是“似是而非”的。这种“似非又是,不似又似”的情况,董其昌称之为“离合之间”。

董其昌《燕然山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