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晴热帖》,媚而不俗,气格空灵

 

李邕《晴热帖》亦称《三数日晴帖》,《检校帖》。无书写年月,著录首见王著《淳化阁帖》卷四《历代名臣法帖》,后《大观帖》亦有刻入。


李邕《晴热帖》

从书风上看,《晴热帖》是典型的“二王”旧格,但用笔和结构,更接近于王献之。历史上虽“二王”并称,其实在艺术风格上和对书体上的贡献是各有千秋的。唐张怀瑾《书议》:“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无藉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执行草之权。父之灵和,子之神俊,皆古今之独绝也。”

从字体上看,此帖将楷书、行书和草书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在典雅中时时透露出一种豪放的气息,而这正是王献之的传统。这一点我们只要将它同《淳化阁帖》卷九、卷十中王献之的行草作一比较,便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王献之是以草法人行,故转折常用“外拓法”,使其圆畅,增强笔势上的流动感和韵律感;王羲之是以楷法人行,故转折喜用“内擫法”,使其精紧,在笔触上表现得更为稳重淳厚,故有古质而今妍之说。

李邕此件作品还没有完全摆脱小王对他的笼罩,还没有形成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风格。尽管如此,在这笔情墨趣中已流露出盛唐期问所特有的奔放豪逸和华丽的色彩,一种在笔墨的流动中所散发出的抒情韵味。时放时收,开合妙在情性;或如奔流而直下,或顾盼而得姿;似斜反正,以正见拙;媚而不俗,气格空灵;骨力洞达,直逼子敬,是一篇极为优秀的行草作品。同样学“二王”,初唐的陆柬之尽管名声很大,所写的《文赋》曾被赵孟俯评为“不在四子之下”,但气格媚俗,笔力又逊,实远不如李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