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王屋图诗卷》,功力化境,后人鲜有至者

 

王铎《王屋图诗卷》,是王铎降清后第四年在京中寓所画《王屋山居图》时所书,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此卷草书用墨苍润,行笔峻爽遒劲,布白参差错落,纵逸之中含有稳健,沉郁之中富有灵性,从中可以看出他集数十年的功力,融会“二王”、李北海、颜真卿、怀素、黄庭坚、米芾、赵孟俯于一炉的化境。可谓是“风樯阵马,笔走龙蛇”,后人鲜有至者。

王铎好古博学,善文工诗,诗文书画颇有成就,尤善绘画与书法,更以书法特色鲜明并闻名于世,与董其昌齐名,一方面有“神笔王铎”之美誉,另一方面更有“南董北王”之称。与当时的董派书风迥然不同,王铎提倡取法高古,不主故常,无一定法,刻意融合新机,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在书法用笔中,劲健洒脱,流转自如,神气挥洒,张弛有度,淋漓痛快,出规入矩,力道刚劲有力,颇有千钧之气,形成了自己书法的特殊风格。

根据戴明皋的《王铎草书诗卷跋》记述,元代米芾的狂草很是讲究技法,而王铎则全讲的是气势,魏晋时期的风轨完全一扫而尽,阵马风樯,气势魄力之大,非常欢快人意,不是赵、董等人所能比及的。王铎的书法墨迹传世较多,在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深受欢迎,有不少的尺牍、法帖、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琅华馆帖》与《拟山园帖》。王铎的《拟山园帖》在传入日本之后,还曾经引起了日本国内的书法界的巨大轰动,将王铎列在一流书法家之内,甚至还有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之说。

王铎的章法奇特,擅长布局取势,在草书方面是明末清初时期最具有成就的书法家。王铎还曾与倪元璐、黄道周、傅山等书法家一起,开展复兴书坛的运动,倡导中国书法应取法高古,扫除明末书坛因循守旧的风气。王铎注重学习传统,有“书不宗晋、终入野道”之说。其书法功底极为深厚,几乎所有的字体都很熟悉,数十年来,遍临魏、晋、唐、宋名贤之书迹。

以王铎传世书迹来看,前人大体将其书法艺术的发展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四十岁(1631年)以前为早期,为其广泛而大量吸收传统营养的时期,四十岁到五十岁(1641)中间为中期,为其陶铸百家、消化吸收进而追求自我面目的阶段。五十岁至殁年(l652)为其戢锐于内,振华于外,能纵能敛,由风力十足转向雍容人雅发展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