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罗池庙碑》,宽阔雄放,遵劲古雅,是其书中第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精通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才华出众。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以诗文著名,并称“三苏”,均名列于“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中。他为人刚正坦诚,性情豁达洒脱,不斤斤计较于政治上的荣辱得失。他的书法早年学二王,中年学颜真卿、柳公权、徐浩、李北海、杨凝式等,吸取各家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走自己的路。早年的书法较秀逸瘦劲,自然洒脱;中年以后,笔画写得较腴粗壮,显得雍容敦厚,形成风格独特的“苏体”。

苏轼于书法敢于创新,唐人尚法,他却认为执笔无法,书法乃无法之法。他斜执笔,用侧锋,遭人讥议,却笔挟伟力豪气。他置“书贵瘦硬方通神”的训则于不顾,用既肥又扁的字形,吐露萧散风神。他在书法作品中抒发他的才情学识,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个性情绪的触发都在作品的笔画中表现出来。

这一块《罗池庙碑》,是苏轼有名的楷书四大名碑之一,现存柳州柳侯祠内,刻工精绝,笔画呈现粗壮丰肥,敦厚中出险劲,运笔变化多端,能够看出其敢于大胆实践的楷书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