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书易系辞册》,难得一见的大字作品

 

朱熹《书易系辞册》,全册共十四开,一百零二字,每行仅书写二字,字字结构强健有力、墨色黝黑,时而又出现飞白效果,显得格外精神奕奕。一向被学者公认为是朱熹存世仅见的大字真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朱熹年少时便对金石文字情有独钟,这在很大程度上跟他的家学传统有关。朱熹的父亲朱松雅好金石,家中也有一定的收藏,这对朱熹早年的书法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朱熹年轻时对近世书法不屑一顾,以高古为尚,并自称学曹操书。董其昌评朱氏“大都近钟太傅法,亦复有分隶意”之说是颇有道理的,因为曹操和钟繇二人同时代,两人书法应具有共同的时代特征。

在朱熹的一些前期作品中较为明显地表现出了“魏晋风韵”。如朱熹的《卜筑帖》,乍看像明末黄道周的手札,而黄道周的书风正是取法于钟太傅而形成的。

又如后人在朱氏《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诗卷》的题跋中说:“右晦庵先生真迹,笔精墨妙,有晋人之风”。(元千文传跋)“朱夫子《和敬夫先生城南二十咏》,字法俊逸,大有晋人风致”。(清 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由此看出朱熹早年曾直接取法魏晋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也为他日后形成古淡平和、萧散简远的书风确立了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