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里巎巎《致彥中尺牍》,笔锋精巧,流畅爽利

 

康里巎巎《致彥中尺牍》,纸本,行草,30.8×55.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康里巎巎虽然以二王为典范,但是不像赵孟俯那样讲究结体的完美,或一字之內笔锋精巧的变化,而是单纯的着重在笔画流畅爽利的动态。


康里巎巎《致彥中尺牍》

元代康里部诗人、书法家康里巎巎“风流儒雅,知经国大体。博涉经史,刻意翰墨”。他精通经史,有文学修养,又热爱书法。早年有诗文集行世,和元末著名诗人乃贤雅好。他的书法名气比诗文更高,时有南赵(孟俯)北巎(巎)之称,在中国书史上有卓越的地位。

康里巎巎(1295~1344年),字子山,号正齐,又号恕叟,自称蓬累叟。祖父燕黄,世为康里部大人。康里部原系中亚突厥语族的部落,随元朝进入中国,同化为蒙古族。燕黄曾从元世祖征伐有功,遂在元朝作官。

父康里不忽木(1254~1300年),又作不忽麻、不忽卜,汉名时用,字用臣,自幼学书,师事理学家许衡。为元代著名的诗人、散曲家。曾拜翰林学士承旨,平章政事,官从一品,深得忽必烈赏识。巎巎是康里不忽木的次子,康里回回之弟。兄回回书法师颜鲁公,甚得其体,而且也是元代有名的诗人。

因而,巎巎是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长大,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能诗善书,尤其是书法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元代首屈一指的蒙古族书法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