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其影响之大,可以说仅次于《兰亭序》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晚年的代表作品,刻于唐贞观六年(632年),原石在陕西麟游,由于它受到历代学书者的喜爱,被捶拓的次数太多,所以原石被磨损得非常严重,已经面目全非了。

这一碑石的拓本流传下来的有不少,其中以明代李琪所藏的宋拓本为最好,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碑楷书24行,行49字。用笔有方有圆,笔画瘦劲但不生硬。带有隶书笔意,主要表现在竖弯钩和捺的用笔上,提按自然,没有突出的方正棱角,笔画圆转婉丽,使整个字刚柔相间。字形大多偏长,在严谨整齐的结体中有着许多细小的变化,字的中间部分紧凑,而有一两个主笔写得比较长,留下空白,使它的空间一下子疏朗了很多,显得秀逸生动,风骨明朗。。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 ,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欧阳询的书法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的赞扬和重视,而且在唐代就名扬国外。高丽王深爱他的书法,曾派遣使臣专程到中国来求其墨迹,使得唐高祖感叹说:“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彼观其迹,固谓其形魁梧耶。”欧阳询流传下来的作品中,《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代表作,对后世影响之大,可以说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特别适合初学,有助于掌握间架结构规律。

《九成宫醴泉铭碑》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