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公以道安帖》墨拓,下笔飞动,造妙入微

 

黄庭坚《公以道安帖》墨拓,行草书,约元祐初(1086年)作于京师开封。7行37字。其草书下笔飞动,造妙入微,章法与结体大气磅礴、一泻千里。


黄庭坚《公以道安帖》墨拓

黄庭坚的家乡江西是禅宗黄龙派的发源地,浓厚的禅宗氛围使他成为禅宗黄龙派晦堂祖心禅师的入室弟子,他还与祖心禅师的两大弟子灵源惟清、云岩悟新禅师互相参研交谊甚深,故而形成了坚定的禅宗信仰。踏上仕途后,有更多的机会和禅师、道士们交流赠诗,如“罗侯相见无杂语,若问‘伪山有无句?’春草肥牛脱鼻绳,菰蒲野鸭还飞去”(《山谷诗集》)等。

他以积极而执着的态度参禅悟理,将禅宗思想融于书法理论、创作之中,清人笪重光称“涪翁精于禅说,发于笔墨”。黄庭坚亦称“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耳,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岂易言哉”(《书家弟幼安作草后》)。他用禅宗“顿悟见性”的思维方式去领悟自然事物的真谛,进而悟得作书之理,触发激情,“于夔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仍觉稍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书家弟幼安作草后》)。

黄庭坚在坎坷的人生经历中潜心翰墨,脱胎换骨,将满腔无奈的悲愤悉寓书法中,时至晚年,草书已臻超凡脱俗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