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超尘脱俗、闲雅清朗

 

王献之小楷书曹植的《洛神赋》,自宋代以来,仅残存中间十三行,所以一般人都简称为《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流传有多种拓本,都推“碧玉版本”为最精,此版本即为“碧玉版”初拓本影印。


《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石 首都博物

王献之的书法极富个性,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王献之的楷书是学习其父亲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书风,以笔画特别是捺笔见长而增其美俏。结体疏朗,给人以轻松快意、骏利放逸、妩媚秀丽之感。

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王献之的楷书仅存小楷《洛神赋》,其真迹用麻笺书写。至宋代,宋高宗得九行字,后归贾似道,贾又续得四行字,合成十三行,元代时为赵孟俯所得,后不知所往。

明万历年间在贾似道“半闲堂,旧址(杭州西湖畔葛岭下)出土一石碑,上刻这十三行小楷,故后人认为这石碑是贾似道以家藏墨迹镌刻上石的,世称“玉版十三行”,或“贾刻本十三行”。“玉版十三行”所刻文字是曹植《洛神赋》中的一段。

整幅楷书用笔以轻盈、俊俏、瘦劲见长,其起收处,灵动而少重顿之笔,横竖画多平直而少圆曲,折法简约。结体疏朗而严谨,面目自然而从容。章法竖写成行,横不成列,字距行距宽绰。字里行间,气韵生动,给人一种超尘脱俗、闲雅清朗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