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碑帖:董其昌临怀素草书〈千字文〉手卷

 

此卷纵28cm,横1404cm,为海上名家“三吴一冯”中吴华源先生旧藏精品,吴华源先生山水法董其昌,得其精髓,盖得益于其收藏的大量董其昌精品。本卷千字文题款处为董思翁端正小揩书就,殊为难得,吴湖帆先生曾在董画中题谓:“董玄宰作品中以有楷书跋者皆为精品。”

董其昌(1555-1636年),字思白,号玄宰,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擅精鉴赏,富收藏。《明史·文苑传》载:董其昌书法集古之大成,“六体”和“八法”无所不精,“名闻国外,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邢同、顺天米万锺、晋江张瑞图,时人谓‘邢张米董’,然三人者不逮其昌甚远”。

到了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都以董书为宗法,备加推崇偏爱。康熙皇帝把董其昌的书法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赞曰:“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高秀圆润之致。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能得其运腕之法,转运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雄奇峭拔,草书纵横排宕有致。”康、乾推崇董书,使董书风靡一时,满朝皆学董书,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以董书为求仕的捷径。当然,董其昌的书法,对后来的书坛影响也是颇为巨大的。王文治《论书绝句》称董其昌书法为“书家神品”,谢肇称其“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周之士称其“出乎苏,入呼米,而风采姿神,飘飘欲仙”。

董其昌对于书法艺术,有一个渐悟并且一生苦习不倦的过程,而对前人书法的勤奋临习,则是他艺术水平迅速提高的一个根本。董其昌早年书法水平并不高。他在《画禅室随笔》中记述:十七岁时(隆庆五年,1577年)参加会试,考官松江知府衷贞吉虽认可董其昌文才第一,但终嫌其字太差,遂将其由第一黜为第二,并将字写得较好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为第一。这件事对董其昌刺激极大,自此研习书法,发奋临池,几十年如一日习书,初师颜真卿《多宝塔》,钟繇《宣示表》、《力命表》。三十四岁时(万历十六年,1588年),与大收藏家项元汴相识,得以“尽发项太学子京所藏晋唐墨迹”眼界大开,艺术审美水平迅速提高。

董其昌《临怀素草书〈千字文〉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