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曹娥诔辞》,此卷历来有王羲之墨迹一说

 

《曹娥诔辞》是自东晋流传迄今的楷书墨迹,高32厘米,长53厘米,计442字,粗厚圆丝绢本,北宋宣和装裱,因卷后署有“升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之”年款,又名《升平帖》,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曹娥碑现已不在,但碑文却一直保存在‘古文苑’中。此卷历来有王羲之墨迹一说,据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几次来曹娥投江的地方寻觅曹娥当年的足迹,又见辞卷中所题升平二年即358年,王羲之尚在人世,所以有学者推测,古人因此附会此卷为王氏所书。

辞卷末左下方,有南朝萧梁时代宫廷鉴定家唐怀充、徐僧权、满骞三人题署。墨迹四周又有韩愈、柳宗直、卢同、怀素、崔护、崔实、冯审、韦皋、杨汉公、王仲纶、薛包等十余人的观款,大多为楷书。但是,这些观款和题署似非真迹,更可能是北宋人摹写。到了南宋,此卷为宋高宗内府收藏,卷后拖尾上赵构有题跋,款署“损斋”。自此之后的历代题跋为真。

今之绝大多数学者,将此卷定为晋人佚名所书。劳继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中,“七人鉴定小组”的鉴定结论是:“真迹、精。”杨仁恺先生在《晋人书〈曹娥碑〉墨迹泛考》一文中评价说:“晋人卷轴墨迹,流传甚少。

早于《曹娥碑》的《陆机〈平复帖〉》同属瑰宝……而《曹娥碑》墨迹的流传,使我们得以进一步探讨东晋楷书的风格,从而搞清这一时期楷书发展的新貌,还可以通过它推知唐代以来摹刻晋人小楷的真实效果,究竟达到如何的程度。”

宋高宗赵构行楷书跋:右度尚《曹娥诔辞》,蔡邕所谓“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者也。虽不知为谁氏书,然纤劲清丽,非晋人不能至此。其间草字一行,则浮图怀素题识也。自古高才绝艺而隐没无闻于世者多矣,岂独书耶!损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