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宋濂《与仪靖书札》,行笔劲健,气韵恬适

 

宋濂行书《与仪靖书札》,25×45 cm,见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4秋季拍卖会“翰不虚动——中国古代书法专场”。钤印:金华宋氏景濂。

宋濂有很多精彩的书法论断。他认为学书者应借鉴昔人用笔,《跋黄山谷书乐府卷后》写道“翁初学周子发,后游京得名本《兰亭》,始悟古人用笔意。”欲得古人笔意,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

宋提出了两个办法:一是勤临帖。他以赵子昂临王羲之、王献之字帖的例子作为典范说明勤临帖的重要性。《题赵子昂临大令四贴》云‘赵魏公留心字学甚勤,羲、献贴凡临数百过。所以盛名充塞四海内,岂无其故哉?后生小子朝学操觚,暮辄欲擅书名者,可以一笑矣。”认为赵子昂享誉四海的原因在于这种刻苦临帖的精神,并对不肯用心临帖的年轻人加以批评;二是博临帖《题危太朴隶书歌后》云“学必博而后所见精。”他既提倡精临,又主张博临,两者并不矛盾。博临而后约取,方能自成一家。

宋濂在《书原》中认为书可以弥补画的不足。他说“书者,所以济画之不足者也。使画而可尽,则无事乎书矣。”并由此提出了书画同源的观点“吾故曰,书与画非异道也,其初一致也。”见解可谓独到。此外,宋濂对书法史也有研究,提出隶书不始于秦。这些观点在古代书法史中都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