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平:《兰亭序》真迹绝非伪作

 

神龙本《兰亭序》

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计四十一名文人,集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曲水流觞,咏诗饮酒,畅叙幽情。王羲之用行书写下了《兰亭序》,他以后多次书《兰亭序》,但均不如原作,所以《兰亭序》原稿被王羲之视为传家之宝,传至王羲之第七世孙智永,智永在永欣寺出家为僧,临终时将祖传《兰亭序》真迹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企望在永欣寺里保存。酷爱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得知后索要不成,便派监察御史萧翼乔装书生前往永欣寺,与辨才交友,施计将《兰亭序》真迹取获,唐太宗后令冯承素、虞世南、欧阳询及诸遂良等人摹写,唐太宗驾崩后《兰亭序》真迹陪葬埋入昭陵。冯承素摹本为唐人摹本中最近《兰亭序》真迹,被称为神龙本《兰亭序》。

《兰亭序》真迹是王羲之五十一岁时写的得意之作,后人赞誉:点画秀美,行气流畅,遒健飘逸,尽善尽美,绝代所无,历代尊为极品,中国行书第一帖。


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清末学者李文田首先提出《兰亭序》的文章作者不是王羲之。1965年大文豪郭沫若依据出土晋人王谢的墓志书体与《兰亭序》书体迥殊,断定《兰亭序》从书法到文章,都不是王羲之写的,并推断《兰亭序》为伪作,其墨迹和文章均是王羲之第七世孙智永委托。之后一场《兰亭序》真伪的大辩论便开始了,毛泽东主席也过问此事,此场学术之辨参与人数之多,影响之广,时间之长前所未有,至今《兰亭序》真伪之辨仍未结束。

归纳质疑《兰亭序》的主要理由是:一,《兰亭序》尽显妩媚,无王羲之平时书法的雄强笔势。二,智永书法的用笔与《兰亭序》相似。

王羲之在会稽山阴好山水乐交友,兰亭雅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加之咏诗饮酒,王羲之异常兴奋,激情满怀,写下的《兰亭序》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清秀遒美,神采飞扬,自然天成。

颜真卿悲愤万分写下的《祭侄文稿》,凝重峻涩而神采飞扬,姿态横生,雄强刚劲,浑然天成。《兰亭序》和《祭侄文稿》皆是特殊感情支配下的杰作,所以书法风貌与平时有异是正常的。

唐代怀仁历时二十多年集王羲之字完成的《圣教序》,风貌与平时是一致的,是可信的。表一取《兰亭序》与《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同字相比,相似如同孪生兄弟。

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山阴永欣寺僧,人称“永禅师”,永欣寺原名云门寺,智永与其兄惠欣皆出家该寺,梁武帝以二僧德高,特以二僧之名各取一字,赐新额“永欣寺”。

智永对其先祖王羲之的书法极为钦佩,由于有《兰亭序》真迹,穷年累月专心临摹,锲而不舍,终成大器。故此传世的智永《真草千字文》的用笔与《兰亭序》较相似,因此来推断《兰亭序》为智永伪托极为荒谬。

智永为奉佛之人,德高为禅师,说他伪造《兰亭序》的文章和书法,嫁名在他的七世祖身上,实在找不出动机和目的,王羲之的书法在东晋南朝名满天下,根本不需要智永去褒扬。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伪托乃欺世损己之举,智永是绝不会做的。

王羲之一生中仅一次写出《兰亭序》原稿书法,这是诸多因素凑合下,极为愉悦时的自然手迹,是不可复制的。书为心画,若他人欺世伪作,是不可能写出如此风貌的墨迹。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真书带有行书笔法,假如《兰亭序》为智永伪作,那末《兰亭序》中与智永真书同字应较相似。表二中取《兰亭序》与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真书同字相比,结体毫无相似之处。说《兰亭序》为智永伪作,简直是指鹿为马。

王羲之能在《兰亭序》中写出二十个不雷同的“之”字,除了王羲之具有高超的技法外,同其名中有“之”字平时写的多有关,他人若伪作《兰亭序》是写不出二十个不雷同的“之”字。

综上所述,多方面证实了《兰亭序》真迹是出于王羲之之手,那末《兰亭序》的文章也自然是王羲之撰写的。(作者:浙江瑞安 杨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