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如何临习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局部

学习《雁塔圣教序》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点画

《雁塔圣教序》用笔灵活多变,方圆兼施,融中锋、侧锋、露锋、藏锋等于一体,临摹时要细致考察其笔法之要领。

1、横画。横画分为长、短两种。长横,逆入、涩行、紧收,中段上鼓,形成弧状,有弹性;短横,切笔入纸,铺毫运行,轻收,线条凝练。

2、竖画。竖有长短、曲直、垂悬各式,皆需挺拔劲健,力运末端。

3、撇画。长撇,起笔不宜过重,行笔稍按,力送撇尾;短撇,重顿起笔,棱角分明,短促有力。

4、捺画。古意十足,尽显汉隶遗韵,由轻至重,一波三折。

5、点画。有斜点、圆点、竖点、垂点、挑点和各种组合点。书写时,充分表现各种点法的笔势。斜点如高峰坠石;圆点凝重圆满;竖点多弯头取势,别具姿态;垂点有如水滴,活泼灵动;挑点气势连贯,极富行书意趣。

6、提画。提画是挑点的延长,要控制力度,不可软弱。

7、折画。有方折和圆折两种,提按过渡、转锋换笔,须自然连贯。

8、钩画。此碑钩法具六朝法度,形状多变,质朴饱满,要避免轻佻。


《雁塔圣教序》局部

二、结构

在楷书的发展过程中,唐楷的“法度”,是后世无法企及的,但有一个别例,那就是褚遂良。虽然其楷书笔法和结构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并不程式僵化,其结构的端正、灵动、宽绰、遒美。

1、变长为扁,宽绰疏朗。褚遂良在结构上面的最大特点是扁方,为后世书风的演变埋下了伏笔。

2、以行入楷,呼应连贯。行书笔法的渗入,加强了点画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连带、遥接、顿挫,使孤立的点画互有往来,生机盎然。研习此碑,为进一步学习“二王”行书搭起了一座很好的桥梁。

3、妍媚为主,体态多变。张怀瓘谓此碑若“美人婵娟,不任罗绮”,从用笔和结构两方面都有表现,所谓用笔生结构,用笔的提按、转折换锋等方面的灵活多变,必然导致结构的婀娜多姿。


《雁塔圣教序》局部

三、临习中的常见弊病

1、瘦硬有余,丰腴不足。《雁塔圣教序》的线条基调以细为主,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若在书写时,只注重对细线的刻画,提多按少,写出的线条就会骨瘦如柴,缺乏弹性。

2、匀称有余,变化不足。这是用笔的提按运用不当所致,线条处于中间状态,对“中和”审美意趣的误解,以为“中和”就是没有大起大落,字若没有提按变化、主次之分,将毫无精神,平庸呆板。

3、阴柔有余,刚劲不足。临习时,若依样画葫芦的写出线形、字形,线条就没有骨力。软弱无力的弧线太多,缺乏刚性的直线穿插。圆笔多、方笔少,是造成这一弊端的原因之一。(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