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行书《赤壁赋》,已至“人书俱老”的境地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据题记年月,是文徵明八十九岁时所书,距他逝世只有四个月。虽然他自己以为“笔尤不精,殊不成字”其实比之现在所见其他各种印本的《赤壁赋》都为精到,可谓已至“人书俱老”的境地。

文徵明是继赵孟緁之后又一位篆、隶、真、行、草各体皆通的大书法家,是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在谈到文徵明对明代书坛的影响时,清翁方纲(1733-1818年)说:“予尝见明初人手迹,每多深得赵书神致。迨明中叶,而犹未大变。直至文衡山出,而江左字体,乃多用文家笔意,不仅囿于赵体”(《海山仙馆藏真》第6册跋聂大年诗柬)。

在评论其书法成就时,王世贞(1526-1590年)曾总结道:“公(文徵明)书法无所不规,仿欧阳率更(询)、眉山(苏轼)、豫章(黄庭坚)、海岳(米芾),抵掌睥睨。而小楷尤精绝,在山阴(王羲之)父子间。八分入锺太傅(锺繇)室,韩(择木)、李(邕)而下,所不论也”(《州四部稿·文先生传》)。

在书学上,文徵明于苏轼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受父亲文林(1445-1499年)以及吴宽(1435-1504年)的影响,文徵明于苏轼的墨迹以很高的热情来品赏与研究,不断从中体会并汲取苏氏书法的营养,时有“玉局(苏轼)笔意”,并创立了自家风格。

文徵明于89岁时,补写《苏轼行书前赤壁赋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前缺36字,后题云:“右东坡先生亲书《赤壁赋》,前缺三行,谨按《苏沧浪》补自序之例,辄亦完之。夫沧浪之书,不下素师,而有极愧糠之嫌。徵明于东坡无能为役,而亦点其前,愧罪又当何如哉?”全用苏轼笔意,结字倚侧,肉胜于骨,形神兼各,直可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