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浣花溪图引卷》,瘦劲婉美,雄放瑰奇

 

黄庭坚《浣花溪图引卷》,此卷为火烧残本,后经明代夏德声补齐。 作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黄庭坚时年42岁。作品笔法苍老,多骨少肉,具有作者晚年书法的风格特征。

黄庭坚的传世墨迹约有三十九件,都属于行书、草书。对于黄庭坚擅长的书体,历来书家,收藏家的观点都不尽一致。宋代李之仪说其“草第一,行次之,正又次之,篆又次之”。赵希鹄则说其“行不及真,草不及行”。明代张丑又说:“山谷书法正胜行,行胜草。”清代安岐说:“余尝以黄书,小行书柬扎为第一,正行大字第二,大草书第三。”

但是从黄庭坚传世墨迹来看,他的行、草书似乎更能代表他的艺术成就。黄庭坚的草书用笔瘦劲婉美,雄放瑰奇,体势纵横开阖,奇姿危态百出,笔力丰遒婉畅,渗入篆意,自成一格。

特别是狂草,他以真、行书用笔,化入草书,用笔圆转飞动,使用点画和断笔特多。在章法上,每喜随笔势而直下,或左或右,顺势成之,不求每行的陡直,唯求通篇的气势连贯。

黄庭坚《浣花溪图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