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伯远帖》,晋人墨迹中唯一署有名款的真迹,备受世人珍视

 

王珣简介

王珣,字元琳,小字法护,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任职辅国将军、尚书令,才学文章一流,精通书法,风流古雅,是东晋唯一可与“二王”并称的书法大家,被赞为“神情朗悟,经史明徹,风流之美,公私所寄”。隆安四年(400年),王珣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赠车骑将军、开府,谥号献穆,后改赠司徒。现知其书法作品只有两件,一件是刻入宋代《淳化阁帖》、《大观帖》的草书《末冬帖》,笔势雄健,书风飞扬纵横,与羲、献草体相仿佛;另一帖是墨迹本行书《伯远帖》。 

释文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伯远帖》为行书,共5行47字,内容是一封问候友人病况的书信。此帖可能以短颖硬毫为之,故笔画瘦劲古秀,有多处顿笔含有章草遗意,结体开朗中寓严谨,充分展现了王珣高超的书法造诣,堪称行书早期典范之作。其笔法与王羲之早期作品《姨母帖》最为接近。笔势疏朗飘逸,爽利秀雅,既有横向波荡,又富于纵向动势,属过渡体势,尚未完全进入二王新体范畴。行笔自然流畅,放笔直书,毫无造作、板滞的痕迹,锋棱转折,备极精妙。意境悠游恬淡,江左风华,晋人风流,尽在其中。《伯远帖》是迄今为止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且是晋人墨迹中唯一署有名款的真迹,备受世人珍视。

根据吴其贞的《书画记》、顾复《平生壮观》、安岐的《墨缘汇观》等相关著录以及卷中王肯堂、董其昌、乾隆皇帝、董邦达、沉德潜等人的题跋、题记得知,此帖宋代入宣和御府,明代曾经董其昌、吴新宇购藏,清初归安岐所有,乾隆初年入内府。乾隆皇帝对《伯远帖》十分爱重,将其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并称“希世之宝”,刻入《三希堂法帖》。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出宫时,《伯远帖》与《中秋帖》一同被敬懿皇贵妃随身携出,后辗转流传至香港,1949年后方得以复归紫禁城。

《伯远帖》局部大图

《伯远帖》全卷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