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枢《秋兴诗册》,晚年之作,俊爽劲健

 

鲜于枢《秋兴诗册》,纸本,行书,纵33.6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这是鲜于枢为和仇远诗而作并书的三首五言律诗,诗中充满浓郁的思乡之情。此帖书法俊爽劲健,略显苍疏,是鲜氏中晚年众多作品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件。

元苏天爵《滋溪集》中,有一段鲜于枢“悟笔”的记载“鲜于枢公早岁学书,愧未能如古人。偶适野,见二人挽车行泥淖中,遂悟笔法。”这大概是说鲜于枢从泥中挽车而领会字画须有“涩势”公不能浮飘无力。

但从另一方面,倒说明了鲜于枢书不同于赵孟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长于北方,出身于下层,不能走赵子昂这种“家多蓄古法书名迹”,靠多临摹而识笔法的道路,而更多的是靠自探、自悟。虽然后来他到南方,认识了赵孟俯、周密等,自己也有了些收藏,如《月仪帖》、《黄庭经》等,下了一番“刻意学古书,池水欲尽黑”的苦功这可以从他传世墨迹上反映出来,但总是不一样的。这种道路,刻苦与勤奋固然重要,勇气、思索和悟性则更重要。

《翰林要诀》的作者陈绎曾,曾向鲜于枢讨教过“悬腕之法”,其“悬腕”条下注云:“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瞑目伸臂曰:胆,胆,胆”这说明这位大书法家并没有从别人那里得到多少写字的奥秘,主要的是靠自己的领悟和勇气。靠自悟和勇气得来的笔法,原本应当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但在中国古代,凡所学必有师承方为体面,所师名气越大越体面。鲜于枢无此体面,因而回答时只好“瞑目伸臂”了。这段记载,真是画活了这位书法家当时的心理状态。总之,鲜于枢书,是多自运,多创造,多天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