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钩廓填本:王羲之《远宦帖》,晚年所作

 

王羲之《远宦帖》,此帖亦称〈省别帖〉,为双钩廓填本,先以墨线勾勒轮廓后加以填墨,是古代法书复制中最逼真的方式,有“下真迹一等”之说。前黄绢隔水有宋徽宗瘦金书题及印记,曾着录于《宣和书谱》,亦有金章宗及元、明、清诸收藏印。受信者为益州刺史周抚(293-365),是羲之晚年所作。传世唐《十七帖》亦收此札,然较呆板且缺乏笔法的细致变化,已失羲之原貌,远不如此双钩墨迹本的传神。


王羲之《远宦帖》

王羲之对草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章草与今草进行了认真研究,发扬两者的优点,摒弃了两者的不足之处。今草比较狂放,一笔连贯好几个字,不容易辨认学习,但它有流畅纵逸的优点,王羲之便采用了今草的长处。章草有较浓的隶书笔意,书写比较繁复,故不为王羲之所取,但章草不像“一笔书”那样难认难写,字的个体意识较强,王羲之便吸收了这一优点,发扬了单字的结构美。

王羲之改制过的今草,流畅遒逸,与章草的字字独立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具有极高艺术性又易于普及的新体今草体。王羲之的今草书无论在用笔和结构上既合乎法度又富有变化。梁巘在《评书帖》中所说:“右军草书,转多折笔,又间参八分。于此见体格多变,宗尚难拘”。王羲之的书法如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气韵生动,气势宏伟。

王羲之的草书,大多是尺牍书,都是率意而为,不加修饰,自然天成。随机应变,顺理成章,整篇书作,生动隽秀。今草书写起来迅速快捷,一气呵成,文字上下呼应,婉转妩媚,既快又美,故受到人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