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吕仙诗卷》,晚年之作

 

董其昌《吕仙诗卷》,紙本24.8×292.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卷未署年,行笔已不同于早年之轻灵,也较中岁〈书杜律〉的更加浑圆,且加入更多的转折变化,显然已经将怀素笔法自然地融于本色之中,应为其晚年之作。


董其昌《吕仙诗卷》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香光,别号思白、思翁。松江华亭人。董其昌是明代万历后期(17世纪初叶)中国书法史、绘画史上最重要的一员。他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山水画家兼书画理论家,又是一位精明的鉴赏家。

有《容台文集》九卷,诗集四卷、别集四卷,与《筠轩清秘录》、《学科考略》并行于世。董其昌一生官高位显,兼之年高寿长,交游广泛,门徒众多,在明末清初影响极大。

作为一个书画家,董其昌获得了绝无仅有的显赫政治地位,在历史上也只有燕肃、赵子昂、高克恭和宋迪可与之比肩。显赫的政治地位并没有使其成为权力游戏中的核心人物。相反,在明末权力斗争激烈的政治形势中,明哲保身的董其昌曾多次告归乞休,远离权力,过着闲散的隐居生活。

董其昌在政治交往中,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敏感,始终在纷繁的政治斗争中保持一种平衡和距离.从而维护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利益,官职屡得升迁,使他成为当时地位很高的官僚和家资丰饶的富豪。

长期富足的赋闲生活使他对书画艺术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空间。这些条件也使他成为收藏颇丰的鉴赏家、学识渊博的文人、集诸家之大成的书画家。

具有多重身份的董其昌,能够巧妙地运用各种有利条件传播自己的书法艺术。冲破江浙一带地域的局限.这使得董氏书法高睹远瞩,影响波及到全国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