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行草书刘允丞墓表》,寓巧于拙,朴而能秀

 

于右任《行草书刘允丞墓表》墨拓,行草书,书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墓表一通,凡83行,计六百五十字,帖心高28.9cm,杨崇新藏。

于右任的书法艺术,首称行书,初从赵子昂,旋改北碑,兼融篆隶楷草各体,广纳取约,对书理法门,颇多心悟,故能推陈出新,独开蹊径,自成面目,树近代行书一体(时称于体)。

观其诸多行书妙品,一扫妩媚流丽之风,磅礴的气势,雄强的魄力,洋溢于字里行间,字体或取横势,或取纵势,或取斜势,摘纵自如,收入有致;或联或诗,用笔精熟中见生辣,结体质朴中窝奇巧,或中侧,或方回,以北碑之笔法,糅草隶之法度,契合文义,故谐而不杂,送笔善留,故圆而不滑,笔短势长,故小而能展,笔放意蓄,故实而不华。

于右任的行书艺术,前后不同,早年以方为主,晚年则多用中锋,故其行法与书势多变;早期行法多赵体,然无腻重流娟之弊;晚期行法多魏意,更显大气磅礴之风采,故人称“碑体行书”。

前后相较,今人多喜其晚年翰墨,盖寓巧于拙,朴而能秀,于圆润浑厚中参入波势,形成其行楷书艺特有的笔法与取势特征。

行草书体,立势为先,有势则能有力,伯循行书,亦以气势为上,或秋鹰搏兔,鹰望鹏逝又驭连带翻动,执使转运,因其势而运铎,视其法而度势,因其情而发笔,游其兴而贯气,虽不尚连丝,然格调一统,血脉贯通,骨干耿立,血肉丰盈,意完神足,可谓臻入化境,让人回味无穷。或谓其行书胜过草书,为近代立一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