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中秋帖》,“三希”之一,誉称“一笔书”

 

《中秋帖》,草书,纸本,27cm×11.9cm,3行,共22字,无署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传为晋王献之书。是否是献之真迹,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中多少传达出了王献之草书之风神,也是我们所能见到的不多的王献之草书的墨迹本,显得弥足珍贵。王献之传世墨迹除《中秋帖》外,还有行书《鸭头丸帖》、《新妇地黄汤帖》、《二十九日帖》等,其余皆为碑版刻帖。楷书代表作《洛神赋》刻本(现存十三行)。

唐张怀瓘称王献之能一笔书,《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中秋帖》应是王献之创造出的新体,该贴行笔纵逸豪放、痛快淋漓,一气呵成,字迹厚重肥润,气势恢弘骏逸,无一点尘俗之气,无一分桎梏束缚,不失为研究王献之书法艺术风格的重要作品。王献之不仅工行书、今草、楷书、隶书、章草,还擅飞白书。张怀瓘《书断》评:“子敬隶、行、草、章草、飞白五体俱入神,八分入能。”而我们今天所能见到他的碑版墨迹,只有行草、楷书,余皆不见其踪影,只能从前人的只言片语的记载或品藻中,寻得雪泥鸿爪,于想象中品味其书的神韵风姿。

清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堂,就是因为宝藏了王氏家族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远帖》而得名。

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中秋帖》局部

《中秋帖》全卷高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