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京居帖》,书境超群

 

蔡襄《京居帖》,1062年作,纸本,27.2cm×3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襄启:去德于今,盖已(存)岁。京居鲜暇,无因致书,第增驰系。州校远来,特承手牍兼贻楮幅,感戢之极!海濒多暑,秋气未清,君侯动靖若何?眠食自重,以慰遐想。使还,专此为谢,不一一。襄顿首。知郡中舍足下。谨空。九月八日。


蔡襄《京居帖》

蔡襄在宋代可称为书法大师,他开启了尚神气的先河,确立了书法家的代表性地位。《宋史蔡襄本传中》记载“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命书之。”史书对其作出如此评定,并给予本朝“第一”的界定。可见他在本朝书法领域里的权威性地位。

清孙尔准《重纂福建通志》中载“仁宗尝命书《孝经》,置迩英阁,御撰文。宫寺题榜,多以诏襄。然襄慎重,不妄为人书,凡勋德家碑志,例有资利。遇学士撰文,请敕令书者,襄必曰‘与诏争利,可乎?’力辞乃已”。这里所载的蔡襄“不妄为人书”的特点也可以说是当朝乃至后代唯独无偶的书法家典型。这就是他的作书态度,也是他的“人品”在“书品”中的体现。他面对皇帝的诏令,而“力辞”不书,这超出了常人的思维方式,是一般文人士大夫乃至历代书法家难以做到的。

宋苏轼云“世之书,篆不兼隶,行不及草,殆未能通其意者。如君谟真行、草、隶无不如意,其遗力余意变为飞白,可爱而不可学,非通其意能如是乎”。作为宋代书法大家能从书法内行角度出发作出如此之高的评析,可以看出蔡襄的书法水平确实已进入精研、圆熟,诸体皆通,书境超群的地步。他对书体、创作的全面性,对书法理解的奥深处,也是旁人无法替及的。欧阳文忠论书云“蔡君谟独步当世”,此为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