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书《张好好诗》卷,张伯驹先生对这件宝贝爱不释手

 

《张好好诗》卷,唐,杜牧书,纸本,行书。纵28.2cm,横16.2cm。是唐代诗人、书法家的仅存墨迹,也是稀见的唐代名人书法作品之一。

张伯驹与《张好好诗》诗卷情缘

扬州慢 张伯驹 (1950年)

秋碧传真,戏鸿留影,黛螺写出温柔。喜珊瑚网得,算筑屋难酬。早惊见人间尤物,洛阳重遇,遮面还羞。等天涯迟暮,琵琶湓浦江头。盛元法曲,记当时诗酒狂游。想落魄江湖,三剩薄幸,一段风流。我亦武陵年少,如是梦醒青楼。奈腰掺尽输,空思骑鹤扬州。

上面这首词是1950年张伯驹重金买下杜牧的《张好好诗》诗卷以后所填的词。

一千二百年前,唐代诗人杜牧在洛阳与歌妓张好好重逢,当即书写长诗一首赠给她。这首长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似,都属伤感迟暮之作。最为可贵的是,这首由诗人亲笔手书的诗卷是杜牧留存于世的唯一墨迹。

《张好好诗》诗卷流传到宋代由皇宫收藏并重新装裱,上面有宋徽宗赵佶题名,并钤有宋徽宗的几个玺印,保存着当时内府装潢的式样。后曾递藏于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张孝思、清代梁清标等人,到了乾隆年间重新成为大内藏品。1924年,败家子溥仪将此卷携出宫外,流散于东北。1950年,琉璃厂的靳伯声先生在东北得到此卷,先带来北京,随即转手持往上海。张伯驹先生得知此消息后,急托人去上海追寻,以免国宝流失海外。苍天不负有心人,最终张伯驹先生以重金购回国宝。自此,张先生对这件宝贝爱不释手,在很长时间里,他每晚睡觉都将该诗卷置于枕边。

张伯驹的名号很多,他名伯驹,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这些号和别号都是有来历的,“游春主人”是在他倾家荡产购得《游春图》后自己起的别号,而“好好先生”则是他得到《张好好诗》诗卷以后,又起的另一个别号。

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这卷杜牧的《张好好诗》及其他一些价值连城的国宝无偿捐赠给政府,由故宫博物院收藏。张伯驹先后捐献给国家的其它主要珍贵文物有: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东晋陆机的《平复帖》、李白手书《上阳台帖》、南宋女画家杨婕妤的《百花图》、五代南唐董源的《潇湘图》、范仲淹传世的唯一墨迹《道服赞》、宋代蔡襄的《自书诗册》、宋代黄庭坚的《诸上座帖》、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卷》、宋赵伯啸的《仙峤白云图》、元代赵孟的《千字文》、明代唐伯虎的《孟蜀官使图》、唐人写经《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等几十件。

用“价值连城”来形容张先生献给国家的这些文物毫不过分,这些文物是他用全部家产和毕生心血换来的。为了收藏这些文物,他变卖了河南老家的千亩良田和在北京的豪宅,变卖了妻子的首饰并向亲友借了许多债。1946年购买《游春图》时,张先生除变卖自己的家产筹得220两黄金以外,尚缺20两黄金,就和夫人商量,潘素考虑到手头拮据没有答应,张伯驹索性躺在地上,任潘素怎么拉怎么哄也不起来,最后潘素答应卖掉自己的首饰凑钱买画,张先生这才从地上爬起来。到1950年伯驹先生买下《张好好诗》的时候,他已经负债好几万元,所以他在前面的诗中说已经到了“腰掺尽输”的地步。

1956年,在他将这些无价之宝献给国家时,他分文不取,退回了国家发给他的20万元奖金,只收下文化部沈雁冰部长签发的一纸捐赠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