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五言古诗卷》手卷,被列为中华行草经典

 

傅山《五言古诗卷》手卷,行草书,宽25.4cm,长336cm。康熙六年(1667)傅山61岁时,好友王毓青得一子,傅山作草书诗手卷为贺,贺诗前有序言,诗后有长跋及附记。草书酣畅淋漓,起伏揖让,被列为中华行草经典,手卷不仅书法优美,而且文调无俗套,内容更富哲理。

书法而论,傅山先生是一位既有艺术实践又有独特书法美学理论贡献的书法大师。

傅山先生出身于书法世家,在八九岁时即临钟繇字入门,继而学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20岁左右,已“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无所不临”。

他喜以篆隶笔法作字,真草宗颜真卿,参以钟、王意趣,倡正拙,贬巧媚,对赵字别有见地。他曾摹赵子昂、董其昌笔墨,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遂乱真矣,既乃愧之”。他一反当时专以婉媚取胜的董、赵书体之遗风,摆脱了明末清初盛行一时的董香光馆阁体的影响。

傅山对我国历代书法理论与书法各体之间关系的研究与探索,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发展了老子学说,在书法理论上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一著名的书法艺术创作原则。

他主张以立品和务本为书学正宗,重视艺术家的品德修养。特别强调“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 他的书法真、草、篆、隶、行诸体,无一不能,无所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