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云鹏:《大字阴符经》临习浅谈

 

《大字阴符经》传为褚遂良行楷墨迹。褚是初唐四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之一,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欧阳询,后追王右军,正书疏瘦劲炼,清远古雅,对后世影响极大。他所写的《伊阙佛龛碑》宽博大度,《孟法师碑》精整清和,〈雁塔圣教序碑》瘦劲遒美,其他《房梁公碑》等,也丰姿卓约,各具情态。而《大字阴符经》(以下简称《阴帖》),笔势纵横,跌宕多姿,绝无雕啄气。从临习《阴帖》入手,是学习褚书较为方便的入门途径。这是因为他的笔势显露,笔意清晰,为研究褚书的运笔和结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现就《阴帖》的点画运笔和结构特点作一简析。

一、基本点画的运笔方法

《阴帖》的点画,潇洒流动,对比强烈,方圆兼容,隶意可辨;运笔上除常规方法外,多用侧锋取势、一波三折,常在率意中存法度。现择要说明如下:《阴帖》的点,圆满凝重,流落自然,尤其是侧点,更有“高峰坠石”之势。这不吸说它形态有立体感,而且运笔好有一种节奏感;凌空取势,爽然侧下,急速铺毫,轻捷收结。用富有弹性的运笔动作写出的点子,自然含蓄而有重量感。如:

《陰帖》的橫,短橫取逆勢較多,長橫具有特色:一種是從右上落筆(大多承上筆而來),翻筆得勢,取逆澀行筆,越勒越緊,收筆圓重有頓挫。此種橫畫,線條勁煉挺拔,略帶孤形,如“要”、“聽”。另一種是點筆著紙,順筆而行,鋪之提按起伏,線條柔潤生動而帶波折,如“聖”。當然也有較爲平直的。

长横大多是字中的主笔,能反映一个字的精神面貌,这样顺逆互用,刚柔相济,字就有变化,神气也旺足了。

《阴帖》中撇常带“掠”势,长撇尤为明显。“掠”不是纯孤形,而是上部稍直,中间以下轻快左扬,掠出部分,肥满厚重而又飘逸自然。古人把这种动作比做用梳蓖掠发,下拽斜拉;或比作飞燕捕虫,俯冲横掠。写长撇时,落笔后,笔锋稍稍提起,手腕随之内厌。顺势掠出;或取逆势下行,轻轻一压,用腕推出。如:

《阴帖》中捺,一波三折,有明显的隶意,厚重而含蓄。如“之”“能”。一方面可体会其古雅的情调,同时也可窥见褚书的渊源所自。运笔时,直落轻提,下行铺毫,沉著,出锋靠腕肘拎起,切忌“甩指”逸出,以免轻薄。

褚书的钩有宽、满、短、锐的特点,有人把它比作玫瑰花刺,十分形象。《阴帖》中的钩,写的随意,大多有侧锋取势,中锋收结。如直钩,右向横落笔后,轻轻往左推转,取得侧锋笔势,下行至预定位置,稍作停驻蓄势,用腕力朝左上方轻捷提起,即得锐满含蓄的钩画了。如“符”。写好直钩的关健,是在落笔取得侧势,立笔下行,钩趯时才能势到锋出;反之,若将笔毫平铺纸上,则是很难顺利钩出,又如写浮鹅钩时,横落轻提,侧锋下行,圆转拐弯后适得中锋,最后借助腕中的运转,趁势向上趯出,如“地”。其他戈钩、背抛钩等,若是取势得法,也大多能沉著痛快地钩出。如:

《阴帖》中的左侧竖画和回锋撇的上端,常出现(S)形笔迹,这反映了褚书调锋铺毫的运笔特性。其实这种形迹在褚之前早已有之,王羲之《兰亭序》中就不乏其例,只是褚书中出现得更多更明显罢了。用(S)形落笔方法,能使笔势连贯畅顺。说它连贯,是承上笔而来,故从右上落笔著纸,留下的痕迹,实际上是放大了的牵丝。说它畅顺,是经过“锋回路转”的运行,笔锋恰好朝左下方自然逸去。此时或撇,则出锋中正;或挑,则钩锋锐满,即如回锋上行,也笔顺势畅。如:

但是,这种写法,只是调锋手段,不可盲目追求,只能顺乎自然,切忌矫揉造作。《阴帖》的转折,大多圆转暗过,不留圭角,但顿挫仍然分明,略无浮滑气。这样更显得笔画圆润又骨力内含。

二、结构特点

古人赞誉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极言其字体的端庄俊美。可见他的字除了点画圆熟流畅外,结构上也于自然中见匠心。

《阴帖》中大致体现了褚书结构的方、宽、巧的特点,而又有其自身的面貌。主要有经下几点:

结构宽绰,形疏气连;《阴帖》字体较方,多取横势,甚至还有长字短写的(如“才”字),故在视觉上给人以宽容大度之感。又笔画之间,部分之间俯仰呼应,配搭合度,所以气息贯串,疏而不散。

笔画舒展,对比强烈:《阴帖》撇捺开张,捺脚厚重;横画错落,长画特长;时而纤巧,时而旷达;疏密参差,波折起伏;轻重变化,相映成趣。

隶情草意似欹反正:《阴帖》笔势清晰,隶意可辨;欹侧俯仰而不失重心;寓巧于拙,饶有情趣。

三、临习注意事项

1、褚书不只外形妍美,更是风神高雅,学褚者应当深入体察,才能形神兼得;绝不能片面的追求俊美的外形而忽略了高雅的神韵,否则即便是貌合而却神离,甚至越走离褚越远。

2、褚字笔法多变,中铡兼采,顺逆并用,所以能写出骨力洞达而又妩媚多姿的字来。故学褚应从运笔入手,参以结构,两者结合,才能形正气旺,不致纤弱疲软,流于肤浅。

3、临写《阴帖》,作为学褚的入门,如前所述,具有诸多优点;但此书写得随意,笔势外露,尤其于起结处更为明显,如果在这些地方一味追求或夸大,必将导致浮滑而走向反面。初学者尤当慎之。

4、值得一提的是,潘伯膺先生临写的《大字阴符经》,已下了一番去粗存精的功夫,甚得《阴帖》的神理,如能参照临习,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