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洛神赋十三行》高清完整版、原石对比和临习攻略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年少即负盛名。唐张怀瓘说:“(王献之书)若风行雨散,流便于草,开张于行,章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王献之“幼学其父,次习于张,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张怀瓘《书断》),进一步冲出了父辈的朴厚,逐渐迈向自然、超逸、妍美的境地,小楷《洛神赋十三行》便是其代表作。

《洛神赋》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字中的撇捺等笔画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软弱,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字体匀称和谐,各部分的组合中,又有细微而生动的变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变化自然。王献之的楷书与王羲之相比有所不同:羲之的字含蓄,运用“内(扌厌)”笔法;而献之的字神采比较外露,较多地运用”外拓“笔法。他们都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董迨《广川书跋》说:子敬《洛神赋》,字法端劲,是书家所难。偏旁自见,不相映带;分有主客,趣向严整。与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相比,一反遒紧缜之态,神化为劲直疏秀。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完整大图

高清图加载较慢,请耐心等候,请讲手机打横观看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高清完整分页

高清图加载较慢,请耐心等候,可以打印练习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高清原石

高清图加载较慢,请耐心等候,供研究参考

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洛神赋》(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字中的撇捺等笔画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软弱,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字体匀称和谐,各部分的组合中,又有细微而生动的变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变化自然。

王献之的楷书与王羲之相比有所不同:羲之的字含蓄,运用“内(扌厌)”笔法;而献之的字神采比较外露,较多地运用”外拓“笔法。他们都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董迨《广川书跋》说:子敬《洛神赋》,字法端劲,是书家所难。偏旁自见,不相映带;分有主客,趣向严整。与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相比,一反遒紧缜之态,神化为劲直疏秀。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原石与拓片对比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临习建议

《洛神赋十三行》最突出的用笔特征是外拓,在挥运之中敛放自如,敛中有放,使点画更力晚得凝神静气,劲美健朗,奕奕动人。康有为说:“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洛神赋十三行》做到了这一点。它离开了钟、王楷书那种凝眉锁目、厚重朴茂的情态,而给人以清爽健利、优雅秀逸的美感。从线条的角度来看,《洛神赋十三行》比之钟、王亦显妍丽流美,其均匀纤细的点画里蕴涵着极强的质感,雅逸秀丽、不臃不滑,后入评其“精丽绝伦”,实为不过。

在临习时,具体到不同的点画上,我们必须充分体会其生动自然、轻松优雅、爽利劲健的美学特征。

1、横。

此帖中的横画,最有特点的是长横。其势赂向右土倾斜,似欹反正,并带有一定的上弧度;在用笔上顺锋轻顿入纸,行笔着力均匀,收笔自然轻顿。

如“晋”、“甫”、“书”、“翠”四字。

2、竖

此帖中的竖,以长竖最为典型,起笔向右下轻顿后向下力行,收笔或垂露或悬针,垂露者浑圆而自如,悬针者直爽而轻松。如“神”、“轻”、“椒”、“珮”四字。

3、撇、捺。

撇、捺在此帖中舒展飘逸、优雅大度、遒美而秀丽。古人云,撇、撩是字之羽翼,此帖可作见证。如“余”、“吟”、“长”、“左”四字。

4、点。

点在此帖中最活泼灵动,有很强的行书笔意(当然不是指所有的点),映带自如,神采焕然。如“合”、“感”、“汉”、“无”四字。

5、戈钩。

此帖中的戈钩峻利而且挺拔,笔力雄健,观之,劲爽之气扑面而来。如“诚”、“或”、“我”、“飞”四字。

6、折。

此帖中的折圆通而自然,婉转而遒媚,无生硬之感,极富情致,外拓用笔明显。如“湍”、“静”、“南”、“扬”四字。

二、结体特征。

《洛神赋十三行》的结字主要有两大特点。—是宽绰舒展、典雅大方。苏轼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善作小楷的文徵明也说:“小字贵开阔,字内间架宜明整。”纵观此帖,无有不符者。余曾把其字放大数倍,见其宽绰明整,有寻丈之势,开阔而宏达,舒展而清健,颇有震撼力。同时,《洛神赋十三行》摆脱了钟繇的古拙隶势,吸收了羲之变横为纵的结字法,又增加自身舒展清健的特点,无不给人以典雅大方之感。二是灵动多变、随形布势、大小错落。《洛神赋十三行》中的有些字,借鉴行草笔意,化繁为简,使结体灵动多姿,如下图中“晋”、“书”、“感”、“汉”四字。再者,其结体随意自然,繁则大、简则小,长短、俯仰、曲直、欹正、揖让、伸缩、向背等关系做到了大小长短适当、疏密得体、避实就虚、揖让向背分明、曲直俯仰自如,给整篇的章法平添了生意。

三、章法特征。

《洛神赋十三行》的章法吸收了钟、王纵有行、横无列的特点而又增加了新的内涵,其突出的特点就是错落有致;在字形方面,大小不一,参差有别,字距亦忽大忽小,然整行气势完整、环环紧扣;在行与行之间,其距离亦时大时小、松紧自如,行间之字揖让有序、顾盼生姿。

四、神韵与气息。

纵观《洛神赋十三行》,其点画秀劲遒丽,笔致流畅空灵,意态生动活泼,神完气足,风影绰约,确有一种“丰神疏逸、姿致萧朗”的韵致美。同时,那错落有致、揖让分明的字、行布置,又给人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玲珑美。

五、王献之《洛神赋》临习攻略

一、选用硬毫小楷笔,一般硬度在七紫三羊以上者均可使用。

二、在纸墨方面,宜选用半生半熟的宣纸、熟宣纸或毛边纸,使用淡墨,一般用“一得阁”掺以磨墨或纯磨墨锭均可。

三、临习者必须具有一定中、大楷的功力,特别是中楷,可以过渡,否则,结体难以安排,笔力也不易掌握。

四、古人云:“执笔在指,运笔在腕。”临习《十三行》时,也应如此,多用腕力而少用指力。

五、全面把握前文所述的用笔、结体、章法特征,深刻领会其内涵实质,把握准确。

六、追源窥流。临习此帖宜兼收并蓄,因此帖仅二百五十余字,故要对王献之所师承的钟、王等法帖有所涉猎。再者此帖笔力过人,直接人手恐难以掌握,如先有对钟、王小楷的临习,再入此帖,功效可能会更佳。同时,在临习中,也宜对后世受其影响较大的书家之楷作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方能挥运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