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形近字:齋(斋)齊(齐)兴(興)与(與)如何区分?有秘诀

 

很多学书法的朋友,

初学的时候都会被“齊”“齋”“興”“與”“舆”等等字搞混。

那怎么区分呢?

一起来看下。

在繁体字里,二字是是相近的。

“齊(齐)”与“齋(斋)”的头顶都是一样的。

差距就在里边。

“齐”里是“二”

“斋”里是“示”(也有“二”下三点的变化)

怎么区分呢?

就要从字理来了。

斋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都知道“斋戒”“斋饭”“吃斋”等等这类词,“书斋”也是后来才延伸的。

那么他们都跟什么有关系呢?

“祭祀仪式”

这个以前我说过,古人有“衣补旁”“示补旁”,这两个是是有本质区别的,“衣补两点”“示补一点”

那怎么区别呢?

大多数带“示”的字,都与神祗(qi)祭祀活动有关。

比如“神”禊(xi)

祖、祝、福、礼、祈、神、禅、祁、社、视、祠、祀、祥、禧、禄、祷、禊、祚、祗、禃

等等示补旁的字,在造字初期,大多都与祭祀活动有关。

这是“示补旁”的特殊意义。

与神祇祭祀活动相关的字,都是“示补”

比如兰亭序中“修禊事也”

王羲之写成了

这个字其实算错字的,后世大家临帖时,很多人都写成了“衣补”

但是因为书圣影响力挺大,所以“禾木旁”现在也不算错。

王铎是一位古文字能力极强的人,所以写字是用过很多异体字,曾经写过一文,专门挑王羲之兰亭序字的问题。

不过由于我的一大优点,就是心大不记事,早已忘记了文章名字,连我都找不到原文了。

那跟斋有何关系呢?

关系就在“示”(齋)

斋“戒,洁也”也算是一种跟神有关的祭祀活动。

所以下边是“示”

“齋”和“齊”其实是有关系的,不过解释太麻烦,现在也不常用,就不解释了。

大家只要懂得区分这二字就可以了。

里边是“二”就为齐

里边是“示”就是斋

最简单的记忆方法就是简体“斋”比“齐”笔画多

所以繁体笔画多得就是“斋”

书法里,表现为多出“三点底”

那“兴”“与”呢?

“興”“與”

这个也好区分

篆书里,四个手,中间一个“同”

是“兴”

兴在古的意思是“举”

四手一同用力是举,所以现在有“兴起”“时兴”这类词,都是以其作为延伸意。

古代的“与”和“與”是有些区别的。

一勺为与,有给予、赐予的意思,这个我们都知道。

但是“與”呢?

加了四双手

就是“党與(与)”,就是同党之人。

可能有朋友就会说了:那不是“党羽”吗?

其实意思是一样的“党与”也对。

大概意思就是,举高一个人,然后为其出力。(可能即使有偏颇,只不过方便理解罢了)

“同”和“与”的区别

就是“兴”和“与”的区别。

一同发力是兴,一同给予是“与”

所以楷书中也就容易了

需要记住的就是一点

古代没有“兴”,只有“興”

但是古代有“与”也有“與”,几可通用。

这类字随解释起来简单,但是初学时着实迷迷糊糊。

也没人给讲字形字理,都是后来自己慢慢去学习的。

明白字形字理之后,不仅对文字有了进一步理解,还顺便区分了形近字的区别。

本文的重点就是“示补旁”还有“与與”通用。

其余的都不是什么关键,看一遍理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