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真草千字文》长卷,冠绝古今,学书必备!

 

要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艺术家,赵孟頫绝对可以居其一。赵孟頫精通书法、绘画、篆刻、鉴赏、诗词、音律,这样的通才人物,放眼整个中国艺术史,都极为罕见。

然而赵孟頫的艺术却常常被打压,有人贬低其“软滑”,有人则批评其“媚俗”,何也?其实根本不在艺术本身上,而在于赵孟頫做了“贰臣”。身为宋朝皇室后裔,而在元朝灭掉宋朝之后继续出仕,这种行为多为历代文人所不齿,故导致其艺术在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得到公允的评价。

但天才总归天才,赵孟頫20岁在书法领域达到的艺术水准,是许多人穷极一生也难以企及的。况且赵孟頫起初坚决辞官,只是后来多方劝说才同意出仕为官,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隐退,借病乞归。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赵孟頫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原大高清宣纸复制,尺寸:539*25cm

赵孟頫一生非常爱写《千字文》,如果说他的晚年代表作之一是《行书千字文》的话,早年的代表作非他的《真草千字文》莫属了。

此帖写于至元二十三年十二月,是他被程矩夫举荐北上大都途中,应他的外甥张景亮之求写的。

当年赵孟頫三十三岁。此帖用笔精致而又遒劲,结体谨严而又富于变化,牵丝、转折轻重适宜,今草中间带章草,韵律协调。虽然基本上是师法智永,但从笔法变化之多,已可见他上窥张、钟,下涉羲、献的探索。

帖后有跟他晚年学书的刘宗海一跋,称其“ 下笔处颜筋柳骨,银钩铁画” 。指出了赵书的骨强筋健,但这种强健不是外露而是内含的,这无疑要比那种状如生铁、强硬外露的书要底蕴丰富。

因此它在艺术上要高深一个层次,所谓百炼钢绕指柔。这不仅是风格的差异和功力的深浅,而且有修养和审美意识的区别。

清人安岐评价:“此书体势圆熟,转折峻峭而兼章草。虽宗智永,与往昔所见迥别,乃公之变笔也。评者谓文敏天资既高,学力渊深,未有不神而化者,此卷良是。”

所以赵孟頫《真草千字文》学书法必临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