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灵飞经》虽好,千万别在版本上摔跤

 

小楷《灵飞经》,是很多人的大爱。它不仅是毛笔小楷的经典,即使练硬笔,这也是个相当好的范本。

可是,《灵飞经》版本众多,一不小心就被搞晕了。古人收藏一种版本即可当宝,我们比古人幸福多了,有了发达的印刷术,想看哪种版本都不叫事儿。更重要的是,有了PS,我们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即使所有版本放一起,也是小菜一碟——

这5种版本,从左到右依次为望云楼本、哈佛燕京学社藏本、滋蕙堂本、渤海刻本以及原帖墨迹。

四种刻本,所本均是墨迹,不同的是,望云楼本为清嘉庆年间直接从墨迹刻成,渤海本为明末从墨迹刻成,而哈佛燕京本和滋蕙堂本均为翻刻。

一般认为,由于刻工关系,望云楼本最接近墨迹,渤海本差别较大,而另外翻刻的两种又别有滋味了。

我们都知道,在书法碑帖中,墨迹为上,碑拓次之。而在《灵飞经》的传承中,始终有一些人认为渤海刻本要优于墨迹,这在其他经典作品中是很难遇到的。

之所以如此,与《灵飞经》的写经性质有关。墨迹固然鲜活生动,但其中的牵丝映带,偶尔可见一定习气;渤海本刻工并未完全忠于原帖,而是在刻制中做了一定减省,抹去习气,这个碑刻反倒显得古朴清秀了。

很多人喜欢渤海本,还有一个原因是字数多。因为现存墨迹本,只剩下43行了。

据记载,《灵飞经》墨迹全本曾入宋内府,到了明朝落入董其昌之手。董曾将其抵押在海宁陈家,渤海本即在此时由陈家刻成。后来董将墨迹本赎回,陈家做了手脚,从中抽出43行。然而这不怎么光彩的举动却“抢救”了《灵飞经》,因为墨迹本回到董其昌手里后,居然不知去向了。

一部《灵飞经》,隐藏了太多故事。

而它本身,至今也还是个谜。有人说它是唐代“开元第一书家”钟绍京的手笔,有人说它是玉真公主手迹,也有人说,它由元代赵孟頫临写而成。

然而这些,一点都不妨碍《灵飞经》成为小楷经典。

它的秀美身姿,清俏之气,始终散发着不朽的魅力,千百年来,雅俗共赏,男女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