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摆摊卖画:遇刁难反赚500两银子

 

在清朝中叶的文人墨客中,郑板桥是非常接地气的一位。在没有考中进士之前,为了养家糊口,在扬州街头摆了十年的地摊。但是与别的小商贩不同的是,郑板桥售卖的是自己创作的字画,并且是明码标价。这在中国书画交易史上是第一人。

某电视剧曾演绎过一段郑板桥街头卖画的戏,这也是摆摊儿经常会发生的刁难之事,且看郑板桥是如何巧妙化解危机,反赚500两银子的:

郑板桥考取功名之后,名气大了,求字求画的人络绎不绝。

郑板桥在扬州的竹西寓所成为文人、画家聚会的地方。李鳝、李方膺等名家都常来聚首,这对扬州画派作为流派的产生、发展十分重要。

扬州画派和当时商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江浙一带盐商兴起,他们愿意花大价钱买书画作品装饰厅堂,也装饰自己的文化品位。这就跟现在的煤老板花钱收购当代艺术品一样。扬州就是当时盐商聚集的地方,也是唯一的画家可以卖画为生的地方。“扬州八怪”也不都是扬州本地人,绝大部分都是冲着书画交易市场从外地跑去的。

题识:扬州鲜芛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板桥郑燮画并题。

启功题裱边:板桥画竹多得之于残窗粉壁,日光月影之中。故生动一如天然图画,然较眼前三竹,又多寄意瘦而劲秀,而拔欹侧,而准绳折转,而减清刚之气,其高雅操亦如板桥之为人。此图取象清劲,笔墨精妙,短长疏密,变化合宜,且屡见著录,题诗亦载于板桥集中允为乾隆任官时之佳作也。坚净翁启功敬识。

郑板桥卖画,不像历来文人画家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既然已经迈进市场,索性大大方方的。他制定《板桥润格》,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帐。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也。乾隆己卯,拙公和尚属书谢客。板桥郑燮

这润格写得直白极了——您要是跟我论交情想杀价,任凭您怎么说,我就当是耳边风哦。

可以想象,当年郑板桥润格的公布在扬州引起了多大的轰动。鄙夷者有之,赞许者有之,诋毁者有之,但更多的人却在微微一笑中接受了书画市场的这一悄悄革命。郑板桥雅极而俗,出此笔榜,将长期笼罩在艺术市场上的酸溜溜的腐臭气息扫荡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