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混血的小和尚,为女人三次还俗,一生痴迷诗书画……

 

遁入空门当绝七情六欲,但这个和尚,是位情僧。他16岁出家,但为了女人,他三次还俗。

这个和尚,还是位诗僧、书僧、画僧。他的诗复古出新,他的书法清新典雅,他的绘画高雅空灵。

他,就是苏曼殊。

苏曼殊生于1884年,比李叔同小四岁。人们常常把苏曼殊和李叔同拿来相比,他们也确实有诸多类似之处。

比如,他们都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僧人,都是才华横溢,都与日本有着不解之缘,甚至连他们的出身都很相近:他们的父亲都是商人,母亲都地位卑微。

李叔同的母亲是小妾,苏曼殊更惨,他的母亲连妻妾都不是,就是他爸爸在日本经商时找的一个日本女子。

所以在母亲怀中的这个中日混血儿,注定将来命途多舛。

苏曼殊和李叔同也有更多不相似的地方。

比如,李叔同前半生是花花公子,入空门后清心寡欲;苏曼殊16岁出家,但他花天酒地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再比如,李叔同的生活习惯是过午不食,而苏曼殊是位饕餮大神,以贪吃著称,最终在35岁死于肠胃疾病。

当然他们最大的区别是外表。李叔同气质不凡,但长得实在不算好看,而苏曼殊天生一副好皮囊,即使剃光了头发,也是挡不住的帅。

也许在芸芸众生之中,这位僧人太出众了,所以苏曼殊的情人数不胜数。

他曾为了爱情而还俗,恋爱失败又只好遁入空门,如此多达三次。

在良家妇女那里受挫,便流连于中日的青楼。可叹的是,别人狎妓都是逢场作戏,包括他的朋友陈独秀。可苏曼殊不然,也许太多情,也许太善感,他和歌妓居然也会谈情说爱。

他会把情人的照片做成明信片,在上面认真题上自作诗,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很多男人不喜欢秀恩爱,可苏曼殊用自己的才华,让女人们尽情享受着被爱的感觉。

上面这张《静女调筝图》,是苏曼殊寄给好友章士钊的明信片,图上的女子,就是苏曼殊的日本女朋友。

他与这位女子一见钟情,又因身世悬殊不能相守,他垂泪挥毫,以诗相赠:鸟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这种遗憾与忧伤,跟女儿国里的唐僧都有的一拼了。

苏曼殊的书法清新脱俗,随意挥洒,却自有味道。

和那个年代所有文人一样,他的书法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做的。但因为学养深厚,融会贯通,偶尔认真写上一幅书法,就很像样子。

苏曼殊的画学宋元,又从日本绘画中得到启发,因此十分空灵。

他虽然善画,却不轻易送人,他倒是很愿意送给女孩子,不过前提是,女孩要把自己的玉照送给他。

苏曼殊生性洒脱,有钱便挥霍,无钱便乞食。从心所欲,是他的人生观。

鲁迅曾说,我的朋友中有个古怪的人,一有了钱便喝酒用光,没有了钱就到寺里老老实实过活。这个怪人就是苏曼殊。

生活上的暴饮暴食,情感上的肆意妄为,让苏曼殊的身体遭到严重破坏。

一个罕见的文艺天才,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过早陨落了。虽然人生短暂而放纵,但苏曼殊留下的诗歌、小说,大量的翻译作品,以及书画,仍然让今天的人无限叹惋与感慨。

1918年,英年早逝的苏曼殊,被葬在杭州西泠桥下,与南朝名妓苏小小墓遥遥相对。

在滚滚红尘中独行35年,苏曼殊最后给人间留下八个字: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