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用笔当如印印泥”,怎么理解?

 

古人封缄曾经用泥,拿印 章在封泥上印出痕迹以防私拆,是称印泥。褚遂良以兹为喻体,说“用笔当如印印泥......”

秦“右丞相印”封泥。此封泥或为代表秦代“三公九卿”最高级别的孤品官印,包括李斯在内的多位秦丞相都可能使用过这枚印章。直径2.5cm,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藏。图源官网。

千百年来,此言被频频引用,但却存在言人人殊的现象。

在褚遂良那里,如印印泥的含义是“使其藏锋”;而黄庭坚认为,如印印泥、惊蛇入草、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董其昌则认为是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冯武认为是“笔画圆净也”;当代一些方家认为是用笔轻重有度。

中羞臣印

翻阅典籍还会发现,“如印印泥”的原创者并不是褚遂良,在褚之前,已有人对其作过诠释。南朝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作者是在讲文辞,在他那里,“如印之印泥”的含义是不加雕刻削刮,而详尽地造出细微之形。

刘勰出生的时间早于禇遂良一百三十年,《文心雕龙》是一部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禇遂良既精于书法又博通文史,封泥之制到唐代已被印色钤印所取代,基于这些,似乎可以说,禇遂良的“如印印泥”很可能是借用了刘勰的语句。同时还可以说,用“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之义来喻示用笔,也不失精妙。印章凭印文“曲写毫芥”;而笔毫是软的,有塑性,得笔者按中带拧,同样可以“奇怪生焉”。

这句名言,被后人一再误解,晚清以来一直强调的“中锋”用笔,以为笔锋垂直于纸面,就能“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实属大谬。

唯“利锋”能出“险劲”,“锥画沙”与“印印泥”时相同,意使力“透过纸背”。此种力,乃转笔“取势”发力的“力”,决非用力的“力”。唐代林蕴述卢肇言之凿凿:“子学吾书,但求其力尔。殊不知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

古人总是说“书法遒媚”,这个“遒”字,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作了准确的解释。“遒”,包含了快速、劲健、紧密、控制、骏爽等意思,是一种准确控制快速发力的完满“境界”。其实,古人“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出笔法,是非常道地、非常精辟的一个比喻,正像古人从“力”的其他不同角度喻笔法为“拨镫”“屋漏痕”“印印泥”等一样的精彩。

而今人所谓“力”,口口声声谓“提按”,此说法与“中锋”用笔都出自于清末。不转笔运指了,用力岂不是只能“提按”了?

今人以“提按”的用力轻重造成笔画的粗细,而古人则是以转笔的“取势”发力轻重造成笔画的粗细。今人是不转笔,以目取形;古人是转笔,以势取形。完全彻底的两回事,决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