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喜欢写小字?

 

古人写毛笔字,特别是大书法家写字,从舔好笔尖开始一挥而就到底能写多少个字而不停顿,这反映了一个书法家的艺术水平。可能很多人认为研究这个东西很无聊,只要能把字写好就成了,何必管他一笔到底能写多少个字呢?笔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其中大有文章。

首先,一笔能写多少个字,真书即楷书是看不出来的,为了减少败笔的出现,书者可能每写一笔就舔一下笔尖也未可知。但草书就不同了,草书讲究“以力贯之,以气导之,以神趋之”(个人观点),或笔画实连,或笔断意连,若中间停顿过多,则必气断神消,韵味全无,这在大书法家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所以,大书法家的草书作品最能看出其一笔到底最多写出了多少个字来。计算的方法是,以粗笔开始为第一个字,越往下写,笔划越细,直到出现下一个粗字,这就是一个舔笔的周期,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书法家一笔到底写出了多少个字来。

▲怀素《圣母帖》

笔者仔细观察怀素的《圣母帖》,统计其一笔而就的字数在3-10个字之间,而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一笔写出5-7个字,而且没有出现一个叉笔尖的字,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怀素 大师级的书法艺术标准之一是:一笔写出最少5-7个字,而笔锋不散且无涩笔、枯笔。

更为重要的是,像怀素这样顶级的大师们还有一个潜在的、很少有人注意到的软标准,而这正是本文要重点讨论的地方,即:用一定尺寸锋长的毛笔要写出其最小规格同时又合乎书法艺术法度的字来 。合乎书法的艺术法度自不必说,但这个“最小规格”的字如何来衡量呢?

我经过精确测量统计后发现了一个标准,即怀素的小草字大多不超过4厘米见方,也就是说,要在4厘米见方的范围内写出合乎书法艺术法度的字来,你必须要考虑你所使用的毛笔的锋长、笔画的粗细。我使用各种锋长的笔经过上千遍的临摹后得出一个结论:当年怀素和尚书写《圣母帖》所用的毛笔锋长应为2.50厘米。实践表明,如果笔锋低于2厘米时,则写粗字时笔锋必散,且有涩笔、枯墨、飞白等出现,同时2厘米的小笔头含墨有限,根本不可能一口气写10个字而不出现上述情况的。而用3厘米的大白云书写,明显笔画较粗,同样写不出怀素帖中特别是大量2厘米见方的小字中极细小但却跌宕起伏的变化来。

▲张旭(唐)肚痛贴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该帖共30个字,从笔墨的粗细变化来看,应为四笔一挥而就,分别是第1笔写了8个字,第2笔写了10个字,第3笔写了5个字,最后一笔写了7个字。平均下来每笔写7个多字。经过测量,本帖前26个字皆不超过4厘米见方,这同怀素的书写标准几乎一样,基本可以确定张旭使用的也是2.50厘米锋长的毛笔写的,但本帖中最后4个字则越写越大,规格分别是8、6、7和10厘米见方,我们透过这几个字已经几乎可以看到张旭当时肚子有多么的疼痛,可以说是“痛笔疾书”了。但这最后4个字都出现了上面所说的涩笔、枯墨和飞白的现象,可见,小笔写大字连大书法家也免不了笔锋散乱啊!

▲王羲之《荀侯帖》

我们认为连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草书尚不及“颠张狂素”,比如“二王”的小草作品中字的粗细变化不大,所以你不太容易看出来他们何时舔的笔尖,一笔到底写了多少个字,仅就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二王”的草书功力不及张、素二人。

根据上述更多的实践及 一笔写出最少5-7个字,而笔锋不散且无涩笔、枯笔、飞白和用一定尺寸锋长的毛笔要写出其最小规格同时又合乎书法艺术法度的字来 ,参照黄金分割定律,我惊奇地发现了书法大师们所追求的书写规格与用笔之间的数学关系:

字的书写规格 X 0.628 = 所用笔锋长度

这就是书法大师们的 书法艺术的黄金定律 !

套用这一公式,张旭、怀素帖中的字大多不超过4厘米,则他们所用的笔锋长度为:

4厘米 X 0.628 = 2.512厘米

书法艺术黄金定律的发现意义重大,首先它揭开了古代大书法家为什么常写小字而不屑于做榜书的根本原因。比如伟大领袖***同志的多数行草书法作品的字号大多不超过鸡蛋大小,而现代许多“书法家”们却把字写得越来越大,似乎不用大笔写大字就显不出其视觉冲击力,显示不出来其大手笔和大家风范来,这显然与古代大书法家追求的“见微知著”、“小字若大”精妙的数字化的艺术精神背道而驰,当然也不符合上述书法艺术的黄金定律。

书法艺术黄金定律(以下简称黄金定律)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神。黄金定律揭开了古代大书法家写小字的根本原因,在于大书法家们追求在最小的空间内、最小的范围内如何殚精竭虑穷尽汉字这一抽象的线条艺术的无穷变化,从而展示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马克思曾经指出,艺术只有当其能用数学来描述时,才能真正称其为艺术,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科艺相通”的道理,即艺术同样要具备科学的精神和细致。黄金定律的发现,使得毛笔书法这一抽象的线条艺术上升到了数学的高度,使书法成为可以用数学来测算的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艺术形式,必将为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巨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黄金定律的发现为为书法艺术水平的高低提供了重要的评判参考标准。过去的书法作品评选一直一重视对笔的选择,不同的人用不同材质、尺寸的笔书写不同的字体在不同规格的纸面上,如何去评判,是评委们最头痛的事。如果我们要求用统一材质、锋长的笔在相同规格的宣纸上书写相同的书体,则好坏优劣一目了然。

其三,黄金定律的发现为广大书法爱好者选笔练字提供了实用性的科学工具,为其艺术追求指明方向。

比如你临摹书法家们的字时,首先应使用同书法家当时所使用一样材质、锋长的毛笔,这样才练好。而通过运用黄金定律公式,你很快就能计算出书法家们当年是用多大锋长的笔来写的,如果你盲目选笔,会走很多弯路,比如你选用4厘米的长锋去练习写怀素4厘米见方的小字肯定会写不成,越练越没有信心,如果你不信,你可以试试,看我说的对不对。

再比如,黄金定律可以为你的书法艺术追求指明方向。比如说你喜欢用3厘米锋长的大白云写字,则通过黄金定律计算,你追求的字的最小化应为3厘米 除以 0.628 = 4.78厘米,即你使用3厘米锋长的大白云做书法的最小化的艺术追求在于写4.50-5.00厘米见方之间的字,如果能写出精妙的跌宕变化,应当是合乎法度的艺术追求的境界,如果你用这支笔写超过5厘米见方的字,显然是对自己书法追求的放纵,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也就是说,你想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首先必须使你的字控制在5厘米见方之内去追求,这是一个数字化的硬标准。相反,如果你用3厘米的大白云不要去写低于2厘米见方的小字,你将进入另一个过犹不及的误区,因为书法艺术的追求并不是把字写得越小越好,标准就是上述的书法艺术的黄金定律,它要求你应该知道用什么们锋长的笔在多大的空间内寻求线条艺术的千变万化,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写得越来越大或是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