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他,这两件你熟悉的稀世书法还不知在哪里!

 

....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传)

王羲之儿子王献之《中秋帖》(传)

王羲之远房侄子王珣《伯远帖》

上面这3件著名书法,被乾隆合并称为《三希堂法帖》,集中宝藏于养心殿的西暖阁一隅斗室中,并将这间袖珍书房命名为“三希堂”。我们今天之所以能看见这三件珍品,必须感谢周恩来总理。

这里面还有一段曲折往事,要不是周总理亲自过问,其中的两件珍品恐怕现在还不知在何处。

王珣《伯远帖》局部

王珣《伯远帖》局部

王珣《伯远帖》局部

20世纪初,溥仪出宫时,敬懿皇贵妃将《伯远帖》、《中秋贴》携带出宫被售卖,一直到1937年春,收藏家张伯驹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郭葆昌家中,见到了遗失多年的《中秋帖》、《伯远帖》。虽然张伯驹有意购回,但由于天价的收购费用等原因,张伯驹没有如愿。

后郭葆昌秘藏二帖,去世后由其子郭昭俊宝藏。

王献之《中秋帖》(传)局部

王献之《中秋帖》(传)局部

王献之《中秋帖》(传)局部

后来到了1949年,郭葆昌的儿子郭昭俊把这两帖带到了台湾,想要卖给台北故宫博物院,但由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缺乏费用,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刚刚浮出水面的宝帖又沉了下去。两帖没有顺利卖出去,当时急需用钱的郭昭俊只好转到香港,因为急缺钱用,将两个名帖抵押给一印度人,那印度人又将之抵押给一家英国银行,期限就定在1951年年底。

眼看期限将至,焦虑不安却又无可奈何的郭昭俊无计可施。这家英国银行也早就盯着这两幅宝帖,他们在催郭昭俊还款的同时,又诱惑他将宝帖卖给银行以解燃眉之急。

《中秋帖》卷前乾隆御题“至宝”二字

《中秋帖》卷前乾隆御题“至宝”二字

此时,远在2000公里之外的北京中南海得知此事,经由广东省银行香港分行的经理徐伯郊,联系了郭昭俊的同时,迅速将此事告知其父——时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徐森玉,并通知国家文化部文物局长郑振铎和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很快报告到周总理处。

周总理立即做出批示,要求马衡等人组成专家组,前往香港收购二帖,并要求确保此二帖为原藏真品。经过鉴定,其为原“三希”宝帖真迹无疑,两件稀世国宝终于在当时财政极其吃紧的情况下,以天价35万元重金收回。

1951年12月27日,这鼎鼎大名的“二希”重回三希堂,距离它们离开故宫已经有27年。当年的三希堂今天已成为旅游景点,而《快雪时睛帖》却远在中国台湾,三帖终究没有一起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