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幽竹枯槎图》

 王庭筠

王庭筠题《幽竹枯槎图》卷,绢本,38.1×217.7cm(全幅),墨笔。日本京都藤井齐成会藏。

其书取法米芾,又兼有晋人风韵,笔致俊逸、神气超迈,不失米书法度。故元代著名书法家鲜于枢认为米芾之后,学米书而得神韵者,仅王庭筠一人而已。明李日华也说:“庭筠书法觉顿雄快,与南宋诸老各行南北。”王庭筠对赵秉文等金代书家有很大的影响。

王庭筠是金代最知名的书画家,其绘画作品文献记载颇多,但流传至今仅有一件,这就是潇洒清逸、神完气足的《幽竹枯槎图》。

古木竹石是中国文人画多表现的题材。善作此内容的画家往往是文学之士,并标榜其多是追求雅逸淡远,以简寓繁。早在北宋初,表现寒林就很兴盛,常见一些作品中画寒林一片,枯木萧瑟,并多见窠石与古木为伴。但到了元代,又加上修竹森林,并多取近景,便成为古木竹石了。这幅画是这类作品的经典。画中的柏树幽竹着墨不多,却简练地勾画出两者的神貌。全画取横式构图,应当说是取近景的局部,中间画一棵粗壮的古树,枯枝上古藤缠绕。一侧有一支竹挺拔向上,在画的顶部散落下一些竹叶;在树的根部旁边也有竹丛相拥,形成上下呼应;竹叶结组呈辐射状,润如带雨,与枯树干逢春所生的团团叶簇相比对,更显无限生机。笔墨上千湿并用,浓淡相间,尽现墨韵之神奇。树干的描绘用笔苍浑老辣,展现出古木饱经风霜依然坚挺的风骨,给人一种历经沧桑的岁月之美。其境一如杜诗云:“柯如青铜根如铁,霜皮溜雨四十围。”画卷后有自识“黄华山真隐,一行涉世,便觉俗状可憎,时拈秃笔作枯木竹石、幽竹枯槎,以自料理耳”。可见作者清高之志。图上钤 “三希堂精鉴玺”等印。


作品原文:黄华山真隐,一行涉世,便觉俗状可憎,时拈秃笔作幽竹枯槎,以自料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