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董其昌自書詩

 董其昌
品名明董其昌自書詩 卷
分類法書
作者董其昌
書體行書
時間明思宗崇禎七年(1634)
數量一卷
語言漢文
釋文 (第一則)達觀禪師初至雲間。余時為諸王。與會於積慶方丈。越三日。觀師過訪。稽首請余為思大禪師大乘止觀序。曰。王廷尉妙於文章。陸宗伯深於禪理。合之雙美。離之兩傷。道人於子有厚望耳。余自此始沈酣內典。參究宗乘。復得密藏激揚。稍有所契。後觀師留長安。余以書招之曰。馬上君子無佛性。不如雲水東南。接引初機利根。紹隆大法。自是不復相聞。癸卯冬。大獄及觀師。搜其書。此書不知何在。余謂此足以報觀師矣。昔人以三轉語報法乳恩有以也。(第二則)天地有日月之動盪。故清寧不毀。人身之升降闔闢皆在兩目。故陰符經曰。機在目。黃庭曰。出日入月呼吸存。左目日。右目月。闢為乾。闔為坤。一闔一闢謂之道。(第三則)余始參竹篦子。話久未有契。一日於舟中臥。念香嚴擊竹因緣。以手敲舟中張布帆竹。瞥然有省。自此不疑。從上老和尚舌頭。千經萬論觸眼穿透。是乙酉年五月。舟過武塘時也。其年秋。自金陵歸。忽現一念。三世境界。意識不行。凡兩日半而復。乃知大學所云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正是悟境。不可作迷解也。(第四則)聖人傳藥不傳火。由來火候少人知。參得左日右月之機。可以採藥矣。然非身如槁木。心如死灰者。不免當面蹉過。噫。微矣。三十年前。身嘗驗之。甲戌(西元一六三四年)子月朔日。董其昌書。
尺寸【位置】【尺寸】(公分)
本幅 34.2x259
隔水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