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董其昌書禪悅

 董其昌
品名明董其昌書禪悅 卷
分類法書
作者董其昌
書體行書
數量一卷
語言漢文
釋文 (第一則)諸禪師六度萬行。未齊於諸聖。唯心地與佛不殊。故曰盡大地是當人一隻眼。又曰。吾此門中唯論見地。不論功行。所謂一超直入如來地也。然普賢行願。毘盧法性足目皆具。是為圓修。不得以脩與悟作兩重案也。(第二則)香嚴問一答十。問十答百。卻被溈山冷地問曰。父母未生前事若何。香嚴擬議退將從前所學。湊泊俱不相應。遂作粥飯僧。忽一日擊竹有省。乃作謁曰。一擊忘所知。更不用修持。仰山曰。此猶是如來禪。祖師禪尚遠在。香嚴又作頌曰。吾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喚作沙彌。仰山始肯之。吾嘗於舟中參竹篦子。話正心熱處。忽以手扣舷。遂見本來面目。不疑佛。不疑祖。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然於父母未生前事。至今道一句不得。(第三則)永明禪師料簡四句。謂有禪有淨土。無禪有淨土云云。皆動人。脩西方作往生公據也。然脩淨土皆以妄想為入門。至於心行(點去)路斷處。義味爝然。則不能不退轉。故有疑城以居之。唯宗說。俱通行解相應者。不妨以祖師心投安養土。如智者大師永明壽。皆其卓然者也。(第四則)光明寂照徧河沙。凡聖元來共一家。張拙秀才語也。雲門讀之曰。語墮也。所謂學道有二種。光光不透脫。皆為大病。後人以病為藥者多矣。(第五則)百尺竿頭坐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第六則)煩惱元來本自真。除時更起一重塵。言思動靜承誰力。仔細思量無別人。
尺寸【位置】【尺寸】(公分)
本幅 30.4x331.5
隔水一 14.3
隔水二 14.3